景點

內灣派出所
位於內灣車站廣場後,自來水淨化廠下端的內灣派出所,興建於日據時代,至今仍保有日式平房建築的風貌,周圍數棵高齡櫻花樹,陪伴著派出所度過數十年歲月,每年的三、四月櫻花綻放時,每每吸引遊客佇足觀賞。目前,派出所仍有警員駐守於此,為鄉民服務。

內灣吊橋
內灣吊橋昔日為穿越油羅溪來往南坪的交通要道,擁有雙橋墩的構造,站在鋼索的吊橋上,可觀看整個油羅溪河谷景色。同時,吊橋下的溪谷則是適合戲水、烤肉、散步的好場所。

潘龍吊橋
攀龍吊橋位於內灣村西南方,橫跨油羅溪,與內灣吊橋有截然不同之處,橋身直接橫跨溪流,雖年久失修,但亦不失去其古樸的特色,吊橋入口處有一巨石,景觀幽靜,歷史悠久

天主堂
內灣天主堂原名「聖母升天堂」,簡稱「內灣聖堂」,原址為今廟坪下方處,直至32年新建於目前老街現址,在當時的年代,內灣居民以高危險的工作為主,精神上的寄託往往借助於宗教信仰,因此,內灣天主堂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。
如今,建築依然矗立,但已沒有神父在此為內灣鄉民服務,但是內灣老一輩鄉民卻也深深記憶著這段往事。

內灣老街
中正路上的老街,除了五花八門的紀念品、各式各樣的客家小吃與土產外,兩旁亦矗立內灣戲院、內灣車站、內灣國小與劉興欽漫畫館等景點。假日時人來人往,熱鬧非凡。

情人谷步道
經過內灣大橋後往右邊的阿三哥餐廳,由其旁邊的道路往上步行約五分鐘即可到起點,木質步道、涼亭與偶而瞥見的深谷,令人發思古之幽情;翠綠花木與清新空氣,徜徉其間,遠離塵囂,如沐森林浴般舒適。

油羅溪河堤步道
在120縣道旁,道路對面有清水公園與民俗文物館等,另外一邊為油羅溪溪谷,前臨內灣大橋與內灣吊橋,攜手或並肩漫遊,彷彿置身美麗圖畫當中。

親水公園
位於120縣道與明遂道交叉處,園內小橋、流水與花木扶疏,清澈水池橫貫園區,獨樹一幟,美不勝收。

竹類公園
為120縣道、攀龍吊橋、油羅溪與河岸溫泉間的窪地公園,有石製拱橋、小河與羊腸小徑,尤其是各類多采多姿的竹子,饒富生態教學之絕佳場所。

櫻花
內灣「櫻花之都」的美名相傳盛久,其原因是由於日據時代時,日軍撤退中發現內灣的天氣與九州相似,於是大量在內灣廣植櫻花樹,而得此稱號。
櫻花樹於每年冬末春初時綻放,粉紅色的花朵在山林中顯得特別搶眼,內灣目前於車站附近、派出所門前仍可見櫻花蹤跡。

油麻菜花
油麻菜花普遍為農村作為休耕時,種植當成綠肥的工具,讓原本青翠的田園,轉變為金黃色的景緻,於冬季時可於內灣往南窩田園的路上見到。

螢火蟲

在台灣六十年代時期,農村裡出現大群螢火蟲(俗稱火金姑)飛舞閃爍的景象,在現代人們來說已很少見。

其實,螢火蟲在台灣的分布廣泛,從南到北皆有,較常見的地方為地勢較低的山地或丘陵,種類可分為黑翅螢、紅胸黑翅螢、台灣山窗螢、大端黑螢、黃緣螢、赤腹櫛角螢等。在橫山地區,於四月中旬至五月底止,為黑翅螢數量最多之時;六月至七月為山窗螢。

近年在人們過度開發山林後,螢火蟲的棲息地遭受破壞,減少了生存的空間,但是在野外森林中,仍可見其發光飛舞畫面。

目前,在橫山鄉有以下幾處著名的螢火蟲生態區
內灣村東窩溪沿內灣派出所後的道路往上走,在到東窩溪的路程中,每年四、五月期間,將會聚集上萬隻螢火蟲,近年兩河文化協會均在此期間舉辦螢火蟲生態活動,提供給大眾生態保育的常識。
騎龍古道與可多摩農莊間沿騎龍古道經廢棄新豐二號橋、一號橋後往豐鄉國小的路上的山谷森林中,同樣的在每年四、五月中,會有螢火蟲聚集,不同於內灣東窩溪的環境,這裡的夜晚格外寧靜,不僅可見發光的黑翅螢,也可聽陣陣的昆蟲聲。

賞螢須知:
夏天經常有蛇出沒﹐請不要進入草叢中以防被蛇咬
嚴格禁止有捕捉的行為
因為馬路的一邊是東窩溪谷﹐在夜間觀察時不要太靠邊行走﹐以免掉落
為了不破壞夜晚的寧靜及影響他人﹐請不要大聲喧鬧
攜帶手電筒請務必加上有色玻璃紙,以免對螢火蟲產生光害
請攜帶禦寒衣物 

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山街2段2號(內灣停車場旁)
服務專線 03-5849250
e-mail:spring.water@msa.hinet.net


電話訂房時間 A.M. 10:00 ~ P.M. 09:00 其餘時間請寫e-mail(spring.water@msa.hinet.net )聯絡,我們會以最快的時間與您連絡。

最後入場時間:平日8:30|假日9:30

  • 露天溫泉SPA風呂 營業時間 :
    星期一~星期五  AM:10:00~PM:10:00/每周三公休
    星期六~星期日  AM:10:00~PM:10:00
  • 湯屋溫泉風呂 營業時間 :
    星期一~星期五  AM:10:00~PM:10:00/每周三公休
    星期六~星期日  AM:10:00~PM:12:00 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